傳統上,大學應該要從通識與主修兩方面提供學生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教育。而現在的教育家更希望學生培育第三種技能─整合思考。整合思考是對各學科深度理解、連結各個科目、應用不同觀點的能力。更進一步的能力則是創意思考,能善用各種不同學科方法開創出新的見解。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雙主修的學生在整合思考與創意思考兩方面都比主修單一科目的學生表現為佳。「雙主修讓學生有機會『搭建橋梁』連結不同的知識領域,許多學生可以在這些橋梁間來去自如。」該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范德堡大學副教授史蒂芬‧提波如是表示。他們分析來自九所大學院校、1760名正在念大學第七學期的學生,由網路調查蒐集所得的學生學業選擇、動機、創意思考與成就評量結果,並另外設立焦點團體,檢視不同小組學生的成績。全美國大學生雙主修的比率是9%,但在這群研究樣本中卻高達19%,顯示菁英學校的學生平均水準較高。這些學生雙主修科目的組合相當廣泛,約有三分之一選擇相近領域,研究人員封這些在特定領域超級專精的學生為「深化人」;另外有一成左右的學生分別主修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他們被稱為「跨界人」或「文藝復興人」,可以連結這兩個最遠的知識領域。

這兩種不同學科組合也造成不同的學習結果。「深化人」最擅長整合知識,可以用同一份作品繳交兩門學科的作業,也可以在同一份作業上同時運用兩門學科的知識;「跨界人」也很有整合能力,但更能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更有創意。提波教授表示,在異中求同的能力更能啟發學生新的觀點和理論。整合能力誠可貴,但創意價更高。

然而,學生常常只能自力更生發展跨領域的能力。即使是在有跨領域研究的校系,教師的本科系沙文主義仍然很重,甚少主動去連結學生雙修的其他學科,也不樂意放手讓學生嘗試。研究人員也承認,學生通常到大三、大四之後才算是對學科開始專精,太早讓他們跨領域可能有風險。

不可諱言的是,來自富裕家庭、父母都有大學以上學歷、由父母支付大學學費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有餘裕享受雙主修的優勢。在所有種族中,非洲裔學生雙主修的比率也是最低的。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55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P國際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