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學術工作上保持動力、達成目標?「高教紀事報」徵詢幾位專家,包括寫過40本書的暢銷心理學作家、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羅勃‧史坦柏格,分析箇中秘訣。大部分專家都認為熱情與抗壓性是最重要的特質,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很容易妄自菲薄、淺嘗輒止。

自律:堅持原則、了解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知道如何避免誘惑。史坦柏格舉自己為例,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看他的三胞胎小孩,但無論如何,他一定會做完備課進度,備完教科書的五章才離開辦公室。紐約大學的彼得‧戈維澤教授說,這種具體細微的小堅持比設定一個遠大目標(例如「在八月底前備完新學期的整門課」)有用得多。善用"if then"思考方式(「若發生X,便採取Y行動」),可以想好要達成目標的每一個步驟,遇到障礙時就能有備而來、妥善處理。

毅力:賓州大學教授安琪拉‧德克沃茲引用約翰韋恩主演的電影「真實的勇氣」(True Grit)來形容這種堅忍不拔的特質。追求目標就像跑馬拉松,當旁人紛紛因為無聊、失敗、災難或遇到瓶頸而半途放棄,有毅力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後。

嚴謹:「嚴謹性」是心理學上的五大人格特質之一,多被認為是與工作表現最有關的一項。其他四項是外向性、開放性、神經質、親和性。嚴謹的人通常作事有條理且負責,但也比較傳統、墨守成規。然而,好的研究往往是要顛覆現狀、創造新知,因此,專家認為,雖然謹慎與責任感都很重要,但對研究工作而言,創造力的重要性可能又更勝一籌。

創造力:優秀的學者大都是靈活、自信、甚至狂妄的人,「創新」常常就是得衝撞體制。

專注:多產的學者通常一次只專心於一件事,搖擺不定只是破壞專心又浪費時間。研究發現,冥想與專注呼吸能讓人更專心於眼前的事務。專家說,工作效率高的人很快就能進入狀況,這些人通常不會讓工作堆在辦公桌上,但也會刻意保持連續幾個小時專心工作,這段時間不看電子郵件、也不上推特或臉書。

史坦柏格教授說,一個成功的學者有創造力、敢於冒險、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點。例如,一個對教學充滿熱忱但苦於拿不到研究經費的老師,就應該要去一所重視教學的學校,方為適才適所。

「不論是哪一種人,大家都很容易被趕著截稿期限的論文和各種會議吃掉太多時間。」史坦柏格說。「你就是要決定優先順序,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到』,這樣目標就真的會達成。」

抗壓性、毅力、責任感、創造力、專注、自律─這些都是成功學者常分享的訣竅。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52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P國際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