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大學入學審核人員查看申請者社交網站早已不是秘密,但根據開普蘭測驗準備公司(Kaplan Test Prep)的調查顯示,現今查核申請者臉書、推特或YouTube等的大學比例達到26%,相較於2008年僅有10%,成長數倍;而且,這項原只是偶一為之的背景查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機構的標準審查作業之一。

  開普蘭測驗準備公司第一次對入學辦公室人員作此類的調查,開始於2008年,而從歷年調查結果可得知,因查核而被拒絕入學的比例,從2010年的12%,到2011年驟升到35%。除了查看臉書等社交網站外,大學利用谷歌(Google)來搜尋申請者的網路資料的比例,也從2008年的10%,上升到2011年的25%。

  不過儘管如此,專家建議,準備入學申請者千萬不要關閉他們所使用的社交網站,而是應該在作任何動作前先想想,留心編輯他們的線上留言、照片、影片等,而且必須要了解,不是事事都要在網上與朋友分享。

  受到網路科技普及的影響,這代的青年人似乎對隱私規範認知有點薄弱,雖然有些人注意到臉書的隠密性不佳,但他們並不了解或注意當在其他的社交網站與朋友溝通或交換訊息時,事實上已成為公開紀錄。最常暴露的不當網路行為,包括隨意批評老師、網路霸凌同儕、自曝如未足齡飲酒、使用毒品及承認或吹噓學校作弊等違規行為。

  另外,根據美國獎學金提供者協會(National Scholarship Providers Association) 針對75個會員所作的調查,25%的會員利用谷歌蒐尋及查看臉書、推特及專業社交網站Linkedln等,來蒐集獎學金申請人資訊,特別是那些入選決選的人選。

  這些獎學金提供者關注的包括:使用毒品、未足齡飲酒的證據、不合宜的照片、歧視性的評論及流露出不佳態度等等,約1/3的調查者依據以上的發現,而拒絕學生的申請;約1/4的調查者則因為學生查無以上行為,而核給獎學金;其它一些尚未開始查核的機構也表示,正考慮跟進中,並認為這是進一步了解申請人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534期

編按:臉書發言,不可不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P國際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