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用來衡量美國家庭對子女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和負擔意願的指標是朝向同一個對大學並不有利的負面方向已不是秘密。布賴恩·祖克在7月22日全國學生助學金行政人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 Administrators)在芝加哥舉行的年度會議介紹了一些常見衡量家庭經濟的指標。
「這些指標是很重要的,」在人力資源研究公司(Human Capital Research Corporation),一個高等教育諮詢公司裡,擔任總裁的祖克先生強調,「教育資金和家庭經濟本身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祖克先生指出,根據調查,提供主要收入來源的一家之長年齡在45至54歲之間(一般大學生父母的年齡)家庭平均收入已明顯下降,一家之長年齡在25 - 34歲之間家庭平均收入同樣也下降。
加上自2007至2010年之間平均家庭淨資產下滑了40% 幾乎毀掉了二十年的積累財富,這趨勢更是讓面對支付高學費的家庭雪上加霜。
失業率是另一個隱憂,特別是年輕人謀職不易。因為大學生和家長借貸越來越多,將大部分大學貸款的負擔轉嫁到畢業後以薪資收益償還,可是不斷增長的過度借貸與新畢業生的低起薪將造成償債能力失衡。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卻也令人清醒的指標,祖克先生又提出兩個不經常提到的問題。
第一點,越來越多學生準備念研究所。根據一項針對與祖克先生的公司有合作計畫的私立大專院校大約30,000名的大一新生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計劃大專畢業後馬上申請研究所。另外有15%表示他們計劃工作幾年後會繼續深造。這些延長就學年限的想法將會影響家庭在子女高等教育經費籌措的計畫。
第二點,總體違約率(cohort-default rates )並不能真正反映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事實上,祖克先生發現一個離婚率與違約率的有趣類比。他認為,還款和婚姻這兩種行為,如果你只看最初幾年,ㄧ般表現都是較為成功(負責)的,可是重要的是這關係是否能持續。
所以,面對這樣經濟弱勢,學校要如何因應?祖克先生建議,早期大學以學費優惠作為吸引好學生來提升學校教學成效的手段。現在,當所有的經濟壓力讓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幾乎無法喘息,以學費優惠來吸引學生是學校延續經營的必要措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5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