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哲人在午夜以後,當大部分的大學生在縱情玩樂或熬夜苦讀的時候,Jeremy Gleick才剛剛開始進入他的「學習時間」。他有時候會抱怨這個時段太晚了,但他還是會按表操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生物工程的大二學生Gleick,已經持續兩年半每天都花1個小時學習新的東西。他的規則是:不能和學校課業相關,也不能只是讀1本小說。即使在朋友家過夜,他也會擠出這1個小時。「到了夜晚的某個時刻,我會跟朋友說一聲,然後開始我的學習時間。」他最近已經創下了1,000個小時的自學紀錄,而多數都是在網路上完成的。

這一切都源於在他就讀柏克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開始、伴隨著大學申請準備而來的哲學思考。Gleick說:「我那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在這裡?又將達成甚麼樣的目的?』」他的結論是持續學習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他坐下來看了一部有關於枷瑪射線(gamma ray)的紀錄片。幾天後,他看了一些關於用科學克服人類生理限制的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資料,然後連續兩天花1個小時試著成為左右手並用的人。在連續1個月的自學以後,他有1天的停頓,因為那天他突然有些倦怠。此後他就從來沒有間斷過。

所有他自學過的課題,都整整齊齊地記錄在一個巨大的Excel資料表中,用主類別及各項子類別整理的清清楚楚,從左腦發展到右腦發展,包含文明研究、天體物理學、鍊金術和非洲祖魯族(Zulu)。他的表格顯示他已經花了17小時在美術史上,39小時在內戰研究以及14小時在武器學上。就較輕鬆的課題而言,他已經學會了多物拋接、吹玻璃、班卓琴(banjo)和曼多林琴(mandolin)。

大多數的課程材料他是在iTunes U(iTunes大學計畫)上面找到的免費課程,包括麻省理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延續20到30天的完整課程,即使他並不是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這些課程。他通常腦海中並沒有固定的想法,直到被首頁上的某樣事物吸引。對於學習「如何XX」(例如撲克牌戲法或多物拋接),他瀏覽的網頁則是YouTube。他也使用Internet Sacred Text Archive網站來研究神秘事物、用For a網站來觀看和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或是說謊心理學(psychology of lying)相關的會議演講。

這些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但是這些點點滴滴都能夠累積起來。Gleick說:「也許你不會變成一個專家,但是你可能因此對某件事變得非常在行。」這些事物的實用價值在後來才會出現。一個關於木星上大紅斑(Great Red Spot)相關的小細節知識最後成為他寫的一篇小說,而他學會的手語在他獲頒他的緊急醫療技能證書上將會更有用處。

他目前最喜歡的課題大概是催眠,他已經花了41個小時在研究keystothemind.com 網站和streethypnosis.com網站上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至於他最不喜歡的課題是什麼?Gleick說:「我真的還沒發現任何一個我完全不感興趣的事物。」

編按:學習最快樂的地方,在於學習本身即是目的,而非藉以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49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P國際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