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教育部電子報486期

  有深度的歷史教學應該不僅只是讓下一代傳承過去的歷史文化遺產,當然也不是充實學生的歷史知識內容,達成考試要求即可,而是從中教會學生掌握事實和證據,作合理懷疑和批判性的思考。

  在自由民主的時代,媒體資訊爆炸,發掘資訊來源、何人是資訊提供者、所含證據、甚至分析資料的目標觀眾為何,才能評估這份資訊是否正確值得取用。本文作者拉薩爾 (Stephen Lazar) 發現,透過問問題的探究式教學法 (inquiry approach) 上歷史課,就可以同時達到教導歷史及訓練批判性思考這兩種目的,他並提出以下幾個教學要領:

一、問對的問題是訓練學生以批判角度評論訊息的重要關鍵,因此謹慎的設計一些能引導學生依據事實證據討論的問題至為重要。像「美國應不應該投原子彈?」這類的問題,很容易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但是不太需引述證據就可以表示看法,不如改問:「美國為什麼要投原子彈?」,就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去探討發掘更多的相關資料。

二、不要直接替學生解答問題,讓學生自行去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提供學生一些資訊和證據支持他們的想法,然後,還要他們再根據手中的證據,再發展一些新的觀點及看法。探究式教學法不僅這樣就結束,接下來,還要提供一些資訊,讓他們進一步思辯他們的觀點,再要求他們回過頭去重新估評他們最先提出的看法,一直延續下去,最後要迫使學生利用所有的證據回答問題,而不只是那些支持他們看法的證據。學生不能只是提出論點,而是要能包括所有合理的反論,並且檢視可能挑戰他們結論的證據。

三、當學生們對歷史事件到達某種程度的認識後,這時討論的問題才可以晉升到比較細緻的道德評論。如「美國應不應該投原子彈?」因為對歷史事件已有深刻的了解,就可以要求學生審查所有的證據,幫助他們更深入地反思歷史。此時也可以讓他們練習政治論述 (political discourse) ,讓學生了解與電視上的大家吵成一團的新聞政論情況有多麼不同。

四、探究式教學用來檢驗歷史迷思 (myths) ,非常有效。例如在西洋文明課程中,多認為科學革命 (Scientific Revolution) 開啟了理性時代 (the Age of Reason) ,把世界從宗教迷信的黑暗世紀 (the Dark Ages) 中拯救出來,這樣的歷史說法,事實上完全否認了在歐洲以外已存的科學知識程度,甚至忽視了在12世紀起歐洲大學已有的學識發展。在拉薩爾的世界史課程中,學生拿到在科學革命之前及之後,包括理性及迷信的文件資料,學生們必須寫下科學革命真正改變了那些東西的文章,並且必須把所有的證據都呈現出來,不只是支持他們論點的那些,學生們不但都能破解其中的迷思,也都看出整個時代宏觀背景後的複雜性。或許有人覺得以上的作法,很費時間,拉薩爾提供另一個例子,當討論中古時期的十字軍東征 (the Crusades) ,與其全部學生一起讀完全部的教材,拉薩爾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發給意含基督教觀點的文件摘要,另一組則給從回教觀點出發的文件摘要,兩組分別研讀後,大家一起討論,不到3分鐘的時間,學生們很快就了解原來他們拿到的摘要是不同的,接下來再交換摘要資料,讓學生可以看到對方的觀點,然後再討論作出一些結語,全部過程只用30分鐘,重點是拉薩爾不會去問學生誰對誰錯,而只是要求他們辨識出當時發生的事實及發生的原因。

五、探究式教學法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找到適當的教學材料。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教材可以提供給教師,拉薩爾提供以下2個網站:史丹佛歷史教學中心的 Reading Like a Historian」美國歷史教材、聖地牙哥州大的「World History for Us All」。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探究式教學法,可參閱以美國歷史為範例的「Historical Thinking Matters」網站。

六、培養有批判能力的思考者,在資訊爆發時代非常重要。合理的懷疑是必需的,也只有從存疑的態度中,學生才能一點一滴建立起自己的思考能力及知識架構。透過探究式的歷史教學,有助學生對曾發生過的歷史文件進行檢驗,然後擴展自己的學識。

(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1111日,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1/10/31/tln_lazar.html

編按:
台灣學生易容易遭受詬病的就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一個人「發現問題」與「 尋找答案」的思辨能力是很重要的。
將這種探究態度運用在學習知識或生活哲學上,可以使我們看到更多事情的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P國際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